EN
EN CN

首页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校园动态

基层党建巡礼丨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构建“党建+N”治理模式,赋能加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8日 来稿部门:组织部、建筑工程学院 点击率:


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秉持“党建+”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基层治理、育人实践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等个环节,以高质量党建赋能红色鲁班工匠精神建设,培育德技兼修时代新人。

一、党建+基层治理:筑牢治理根基,强化政治引领

学院党总支把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治理根基作为首要任务,紧扣“党建引领治理、治理赋能发展”主线,“党建+”为核心驱动,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全面推进学院治理体系与能力提升。一是完善制度建设,提升治理效能。学院党总支不断加强组织建设,配强党总支班子,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与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构建党总支党支部党员“三位一体”的组织体系,将党支部建在教研室上,推动党的建设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引领群团组织协同发展;扎实开展党内集中学习,严格落实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第一议题”制度,推动学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党总支被列为三明市党建工作示范点。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夯实治理基础。坚持从严管理,建强“两支队伍”,加强党员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党支部建设,设立两个教师党支部,一个学生党支部,选优配齐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为新进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通过“新老教师结帮对”的方式,实现教学经验的传承与共享。在教研室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充分发挥党员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带领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科研比赛与技能比武,不断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定期召开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大会,定期开展师德师风考核,推动教育教学与师德师风“双提升学院连续两届获评学校“文明院部”。三是丰富学习载体,凝聚治理动能。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和云端课堂,推送各类党的理论知识、警示案例,线下打造“红色教育基地”,认真组织师生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学习,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增强学习的互动性与实操性。以党支部为基础,通过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校村党建结对共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导师制、成立大学生“三下乡”实践队等,从实践中找到抓好党建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凝聚师生参与学院治理的共识。《齐心共建师德“三千工程”》入选教育部师德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并获全国水利院校德育教育优秀成果三等奖。

(图1:“追寻红色足迹,锤炼政治品格”主题党日活动现场教学)

二、党建+育人实践:创新育人模式,落实立德树人

学院党总支以“培育新时代红色鲁班工匠”为育人目标,通过机制创新、资源聚合、文化浸润三维发力,构建党建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育人生态,为建筑产业升级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是机制创新,构建“三阶融合”育人机制。以福建省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创建“思政引领、三全五育”育人机制,强化思想铸魂;打造“五共五化、协同育人”实践体系,推动校企协同;设计“四岗递进、学练用创”培育路径(识岗→跟岗→模岗→顶岗),实现技能进阶与创新素养双提升。实施“党员导师制”,组织 40余名党员教师结对学生,建立“线上答疑+线下座谈”双渠道,年均开展职业规划、双创指导等帮扶 1000余人次。在此模式下,育人质量显著突破,学生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项 110余项。二是资源聚合,激活“红色+”育人场景。学院党总支贯通 “党建基地—红色资源—社会群体”三大阵地,让红色教育“活起来”。线下阵地强根基,建成专业特色 “235”党建文化宣传基地。基地内融合廉洁主题艺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展墙、80米“二十四节气话廉”壁画等载体,营造沉浸式育人场景。红色资源拓视野,组织师生党员赴沙县俞邦村、永安法院、检察院、安砂镇、宁化长征纪念馆等基地开展“三会一课”及主题党日活动,根植红色基因。文化传承育匠心,成立古建筑保护课题组,将槐南传统建筑文化纳入课程;联合三明市非遗保护中心举办“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设立 “安贞旌鼓社团” ,传承国家级非遗,创编舞蹈《安贞旌鼓魂》获福建省音乐舞蹈节三等奖并入围全国“群星奖”(全省高职唯一);拍摄廉政片 《旌鼓劲擂扬正气》 登上学习强国平台。三是文化浸润,赋能育人全链条。以打造学院品牌活动为载体,举办“红色建筑模型设计赛项”《预防诈骗主题教育晚会》、布置“红色筑梦”党团活动室、“鲁小班”文创产品开发等,连续举办9届鲁班文化节,挖掘党员先锋、表彰先进、弘扬鲁班文化,形成兼具政治性与专业性的文化生态,不断推动“党建带团建”向品牌化发展,实现党组织对团组织的价值引领与成长赋能。此间涌现如革命烈士姚为君、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卢佳成、“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王茂炜等先进典型。建筑工程学院团委获三明市五四红旗团委,学生个人及集体获得省级以上各类荣誉及奖项累计百余次。

(图2:建筑工程学院第九届鲁班文化艺术节暨颁奖晚会)

三、党建+科研创新: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成果转化

学院党总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推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一是党建筑基,聚力专业发展。构建“党总支统筹、支部攻坚、党员带头”的三级联动机制,依托“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现“党建带头人”与“学术带头人”一肩挑,建立“党建+专业”双月学习研讨制度,围绕BIM技术、绿色建筑等行业前沿领域,组织党员教师研讨专业发展方向、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改革方案等,目前拥有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1个,省级精品、示范专业3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获批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土木建筑专业群被列为福建省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二是先锋示范,凝聚攻坚力量。设立党员示范岗,组织优秀党员与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帮对,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获中国水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三等奖1项;获批福建省职业教育研究课题重点立项(第一位);入选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3个;学院教师在省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在福建省教师继续教育协会教研论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发表相关论文150余篇,课题100余项,专利90余项;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5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党建引领有效激发了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科研成果转化率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走出了一条党建与专业建设同频共振、互促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图3:建筑工程学院课题获批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四、党建+服务地方:发挥组织优势,助力区域发展

学院党总支以“党建引领治理、治理赋能发展”为抓手,立足建筑工程学院专业特色,充分发挥三个基层党支部优势,以系统化思维搭建“乡村振兴—校企合作—校地共建”三位一体服务平台,激活党员先锋能量,打造党员先锋队伍,推支部建设与地方需求深度耦合,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一是教工第一党支部深耕乡村振兴主战场。通过与永安市贡川镇龙大村党支部、槐南镇政府结对共建,打造“1+3+5”育人模式,推动支部建设与乡村振兴共建共赢。支部党员教师作为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带领学生助力龙大村共绘美丽乡村新蓝图,得到《三明日报》媒体关注;教工第一党支部获评首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获评三明市“五星”党支部;获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筑与艺术教研室荣获第十届“三明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支部党员多人获评三明市“师德标兵”、三明市“青年岗位能手”“校优秀党员”“校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二是教工第二党支部搭建校企合作高架桥。“党建联建,产教融合”为抓手,组建党员技术攻关联合体,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实现党建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双向赋能。与广联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20余家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与宁夏建职院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组建海峡两岸乡村传统建筑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申报三明地区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基地;支部党员教师配合学院组织开展“乡村建设带头工匠(第一批)”培训班,带动乡村建设工匠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教工第二党支部获评三明市“三星”党支部,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三是学生党支部织密社区服务连心网。建立“1个学生党支部+N个社区网格”的结对模式,通过与巴溪湾社区等5个街道社区开展结对共建,成立入党积极分子先锋队,选派党员教师担任社区“服务专员”,形成 “支部统筹—党员对接—师生服务”的三级机制。开展爱老助残、理论宣讲、廉政墙绘、禁毒宣传、义务劳动等志愿活动,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持续激发红色“正能量”,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学生党支部获福建省教育工委党支部立项活动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三明市“四星”党支部。 

(图4:与龙大村党支部开展“校村党建共建,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站在新的起点,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将继续带领学院全体师生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将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开创学院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建筑力量。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