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院党总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实践“五擎驱动·五链融合”的 5+5党建工作矩阵,着力推动基层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政治引擎铸魂,筑牢信仰根基,贯通思想链
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搭建平台、健全机制、拓展阵地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一是深化党建领航工程。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总支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首课”,构建“中心组领学—支部研学—党员践学”三级机制。精心打造“理论导航”品牌,创新开展“行走的党课”,组织党员赴万寿岩遗址、三明1958工业记忆馆开展实践研学;开展“立德树人 廉洁从教”廉政教育,推动理论学习从“入眼入耳”向“入脑入心”转化。二是实施青年铸魂行动。以“启智”青年读书班为核心,构建“理论学习—宣讲传播—实践淬炼”闭环培养体系。组织专题学习会20余场;组建“青年讲师团”开展主题宣讲200余场,覆盖学生3000余人次;同步推进“红色研学+志愿服务”,引导青年学子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行动自觉。三是拓展党建矩阵协同。以“达标创星”为抓手,构建“校—企—社—村”多方联建的协同育人平台。与图书馆共建“经典共读”机制;与兵工装备企业共建“红色工匠培育基地”;与社工机构共建“交通仁爱驿站”;与马洪村党委开展“红色文化共传承”行动,挖掘本地资源打造“行走思政课”,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促”格局。

图1:开展“庆七一 学党纪 守初心”主题党日活动
二、组织引擎强基,建强战斗堡垒,贯通组织链
聚焦组织体系建设,以“支部强则事业兴”为导向,通过精准化设计和融合化创新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一是打造学生支部“五彩铸魂”工程。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构建“五彩铸魂”组织体系,将党建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实现育人要素精准供给:红色依托廉政教育基地强化“明德”铸魂;蓝色通过创新实验室搭建实践平台深化“启智”能力;黄色组织技能比武锤炼“健体”素养;绿色推进环保行动培育“善美”品格;金色共建产业学院锻造“工匠”特质。通过“支部搭台、多维联动”模式打破育人壁垒,形成“党建引领—要素集聚—全员育人”循环。该支部获评三明市“四星级党支部”、校“先进基层党组织”。二是推行教师支部“双轨重组”机制。瞄准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目标,实施两项改革:一是按专业教研室重构支部,推动“支部建在专业链上”,实现党建与专业建设同部署;二是推行“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现教师党支部书记“学术带头人”全覆盖,强化支部在专业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改革释放显著效能:主持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2门,参与编制国家团体标准2项,国家职业教育自主研发设备成果案例2项,立项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省级教学成果奖实现零突破,编写省级规划教材2本,获知识产权30余项。支部通过组织统筹资源、协同攻关,成为教学改革、科研攻坚、教材编写和专利研发的“主心骨”。

图2:开展“赓续红色基因 涵养水韵清风”主题党日活动
三、服务引擎润心,践行育人使命,贯通奉献链
坚持服务育人导向,构建“学业帮扶—实践育人—需求响应”全链条体系,将服务优势转化为育人效能。一是精准帮扶助成长。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矩阵,设立“润心斋”谈心室,组建辅导员、教师、党员学生帮扶团队,针对学业困难、竞赛瓶颈等问题开展“一对一”诊断、“手拉手”辅导、“心贴心”疏导,助力陈如燕、周佳文等学生党员获国家奖学金,实现“学业提升—竞赛突破—思想进阶”链式成长。二是志愿服务树品牌。以“红黄绿”三色服务带融入社会治理:红色先锋带开展交通督导61次,纠正违章300余起;黄色暖光带建立事故家庭帮扶机制,每学期慰问3户困难家庭,提供物资、课业、心理多元支持;绿色文明带深入26个社区宣讲交通安全,覆盖居民5000余人次,推动辖区事故率下降18%。服务成为学生成长的“实践课堂”,助力提升沟通能力与社会担当。三是深入一线解难题。开展“学先进 亮身份 送服务”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岗带头攻坚;常态化推进“我与学生面对面”,学院领导班子深入学生社区,倾听学生诉求,建立问题台账,打通联系服务学生的“最后一公里”。

图3:学生党支部与永安市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
四、融合引擎赋能,助力提质增效,贯通创新链
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理念,以党建为“红色引擎”,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在科研攻关、产教融合、国际合作等领域打造“党建+”融合样本,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是党建+科研创新强动力。依托沪明合作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实验室等平台,党员教师牵头攻关,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水闸建模、无人船水深侧扫项目纳入福建省“十四五”重点项目,构建“教学—科研—产业”闭环。党员教师领衔获批校级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各1个,有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双师型”人才培养,实现党建与科研“双向奔赴”。二是党建+产教融合提质效。紧扣“党建引领产教深度融合”主线,以党组织为桥梁推动校企同频共振,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两张皮”难题。与常州路航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路航轨道交通产业学院”,由学院党总支牵头制定合作方案,教师党支部与企业党支部开展“组织联建、资源联享、人才联育”行动:教师党员深入企业调研,精准对接岗位需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党员工程师驻校授课,将行业标准、前沿技术融入课堂;设立“党员实践岗”,组织学生党员参与企业实习实训,在一线锤炼技能,真正实现“党建搭台、产教唱戏、发展共赢”。三是党建+国际合作开新局。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传播中国职教”使命,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国际合作走深走实。面对“职教出海”新机遇,与柬埔寨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签约共建“柬埔寨海丝学院”,以职教力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图4:师生在省级大学生学科专业竞赛项目荣获特等奖
五、技能引擎强兵,锻造时代新人,贯通人才链
学院党总支锚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目标,将技能竞赛纳入人才培养核心环节,构建“党总支统筹—支部落实—党员带头”的工作机制。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以“匠心”带“匠才”,在技能竞赛一线亮身份、展作为,指导学生团队荣获“吉林一号”杯卫星遥感应用大赛全国三等奖(唯一获奖高职院校);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2项;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省级铜奖4项,校级金银铜奖21项;知识产权创新大赛铜奖1项;校园创新创意训练大赛金种子奖2项。培育孵化“禹鉴未来”“混沌拾光”等特色创新项目6项,真正实现“以赛促学”带动“全员精技”,形成“竞赛反哺教学、创新服务产业”的良性循环,切实将技能提升转化为服务发展的实践能力。

图5:学生荣获2025第九届“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启程新征程,交通工程学院党总支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化“五擎驱动·五链融合”党建模式,以更高站位强化政治引领,以更实举措建强组织堡垒,以更暖情怀做优服务育人,以更深融合赋能事业发展,以更强技能锻造时代工匠,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交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