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EN CN

首页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校园动态

基层党建巡礼丨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四融四创”强党建 双向赋能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1日 来稿部门:组织部、经济管理学院 点击率:


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全面贯彻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专业特色,创新打造“四融合四创优”党建工作模式,推动党建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双向赋能,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融合组织建设,创优常态机制——激发党建领航驱动力

学院党总支着力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与育人规律,构建“学习-组织-阵地”三维工作体系,实现政治引领力、组织战斗力、思想凝聚力同步提升。一是建立联学共建机制,构建多元学习体系。建立“总支导学、支部抓学、个人自学”学习机制,各支部通过“线上+线下”“督学+自学”抓实党员自主学习。扎实开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绷紧纪律之弦。构建“理论武装-实践体验-纪律约束-基层服务”工作体系,稳步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组织参观谷文昌纪念馆、长征精神教育基地、俞邦村、万寿岩、常口村、“晋江经验”馆,以实践体验作为深化理论认知的重要途径,淬炼党性修养。二是组织建设规范有序,打造系列党建品牌。规范组织发展流程,制定成长手册,注重过程考核。三年来确定入党积极分子200人,发展预备党员47人,38名党员转正。打造“五进一体”现代儒商坊“一站式”学生社区,组织师生党员和团员青年学生深入定期开展学业指导、心理咨询、生活帮助等服务,获评学校“社区内务管理优秀建设单位”。学生党支部“党团队三牵手,永远跟党走”成功入选三明教育系统党建服务品牌首批创建党组织名单并通过验收,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分别获评三明市四星级支部和五星级支部,1名党员获评三明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图1:开展“党团队三牵手 永远跟党走”活动


二、融合人才建设,创优发展成效——强化党员队伍战斗力

在“守正创新、党业融合”引领下,通过课程改革夯实育人根基,壮大人才队伍强化发展支撑,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全面提升。一是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从育人模式、内容、方法、平台等方面入手,创建“四合”数智商贸工匠培养体系,《“校企璧合道技相合·专数融合·训战结合”的数智商贸工匠培养与实践》获得2024年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课题《数字经济时代数智商贸工匠培养创新机制与路径研究》入选教育部2024年职业教育教研教改课题立项。“五金”建设成果丰硕,学生数智素养持续提升,先后获得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电子商务专业群)、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电子商务),成果团队成员分别入选全国电商、全国财政等行指委委员,获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专业带头人等称号,以创新团队为引擎、以专业建设为载体,推动教学改革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二是稳步壮大人才队伍。落实党管人才,坚持引育并举,三年来新增专任教师10名,企业导师15名,博士2名,省行指委委员3名、省商务厅特聘专家1名。通过“校内校外双循环”打造一支育人有道、教学有法、科研有果、校企混编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人才培养成效凸显。几年来学生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65项,其中全国大学生商务数据分析技能大赛特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各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三等奖各2项;财经商贸类能力证书通过率达97%;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营造“人人都是就业工作责任人”工作氛围,毕业生就业率达94%以上,学生、学生家长和企业用人满意度均在94%以上,学院获评202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三、融合校企资源,创优合作发展——发挥特色平台影响力

对标对表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整合校内外专家资源,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创新合作模式,以特色平台为依托,形成“党建促合作、合作强党建”的良性互动格局,推动合作向纵深发展,发挥平台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党建引领协同育人。党员教师组建“名师工匠”教学团队,构建商贸人才数智素养培养新途径,遵循“对接岗位、数智融合”思路,从标准、课程、师资三方面推进建设升级,以“岗”定“标”强基础,与中国贸促会等机构共同开发《数字经济专业人员技术技能要求》团体标准,将职业岗位需求与技术规范深度结合,制订数智类课程标准28门,融入职业素养培养要求,形成数智化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建有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产教融合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助力学校“双高校”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图2: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揭牌

二是服务闽台融合发展。组建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研究院,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完成2024年度福建省财政科研资助项目《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路径研究》,研究成果入选第二届“闽海论坛:中国式现代化与两岸融合发展”选集,获批省财政厅、教育厅“一地一品”“一校一品”闽台青少年交流项目《两岸青年携手共画乡村同心圆》,到账经费共计11.5万元。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与上坪乡政府共建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研究院上坪研究基地、闽台数字经济与电商直播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在永台企台厝科技共建闽台农特产品电商直播实践实习基地。

三是“职教出海”持续发力。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探索‘党建+专业+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与福建省邮电学校、福建省优拓贸易有限公司建立“中高企”党建联建合作,共建电子商务专业群一体化育人平台。与福州多米互娱马来西亚分公司共建“中马端木工坊”,开展电商类“中文+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参与牵头成立中巴数字教育联盟,参与坦桑尼亚跨境电商工程师职业标准制定1项。学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新华社等权威媒体报道36次,《中华工商时报》以“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国家战略”为题重点报道。

图3: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政府技术教育与职业培训局(TEVTA Punjab)签署《商务数据分析》教学资源库合作意向书


四、融合学生管理,创优思政教育——提升思政育人实效力

深度挖掘水文化蕴含的育人价值和育人功能,以校园水文化为“体”、多重形式传承为“用”,体用贯通,探索“党建+”思政育人路径。一是打造“课程思政”示范阵地。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做实“铸魂育人、启智润心”工程,架构“思专融通”课程新体系。找准思政元素切入点,以“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闽商精神搭建的“内核+根基+机理+品质”商贸工匠精神体系结构,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类建设商贸课程思政资源库2个。深化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建设,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项目1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个,获第三届全国高校经贸类课程思政设计大赛特等奖1个、一等奖1个。

二是构建“实践育人”红色链条。加强对共青团工作指导,聚焦文化浸润,注重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育人相结合,举办端木文化节系列活动,创作《端木歌》等,丰富课程思政元素。2023年组织编排的《碇步桥》作品被学习强国平台首页推荐播出。实现“12.9红歌赛”三连冠;聚焦实践锻造,在服务社会中提升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学院志愿服务队成功入选团中央2024年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连续2年入选福建省“青春燃志愿蓝”大学生消防志愿服务团队,获评校级“五星级”实践团队,2024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优秀团队。

图4:获12.9红歌赛三连冠

三是筑牢“意识形态”宣传阵地。扛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守好“主阵地”,按照“三审三校”审核流程,依托学院公众号、网站、视频号等传播正能量,有效扩大宣传教育辐射力与影响力。严格执行意识形态“211”工作机制,层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确保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推进。

站在新起点,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将持续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转化为生动实践,锚定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实践“四融四创”党建模式,以红色引擎驱动产教融合,以先锋力量践行育人使命,奋力书写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