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学院团委“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2021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相关活动精神和要求,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感受使命担当,7月28~30日水利工程系“水宝”护河实践队会同科研产业处、公共基础部、院士专家工作站、清华大学博士生实践团,共计40余名师生前往莆田、泉州两地开展为期三天的暑期社会实践。



青春共护木兰溪 助力幸福母亲河
实践队首先来到了莆田市,期间与城厢区水利局、河长办开展了“幸福河湖”志愿活动交流会,实地参观千年古堰遗址——木兰陂、莆田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的水岸“长城”——东圳水库、东圳水库纪念馆以及木兰溪治理展示馆,共同参与了我院在木兰溪治理展示馆举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挂牌仪式。
为进一步提升河长制政策的知晓率和影响力,提高大众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实践队还在木兰陂遗迹周边对往来群众开展了“保护母亲河”宣传志愿活动;在木兰溪河道两岸进行净滩护河行动,在岸边捡拾塑料瓶、塑料袋以及纸屑等垃圾物;在莆田市繁华路段开展河长制宣传活动,发放河长制宣传资料、涉水法律法规读本,宣传节水、爱水、护水等科普知识。


知河长制成效 识乡村振兴路
实践队还来到了泉州市泉港区开展调研学习。在泉港区农林水局副局长苏荣燔的带领下,团队一行人首先来到了泉港区坝头溪流域综合整治PPP项目建设现场。项目管理人员表示,坝头溪是泉港的母亲河,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改善该河流的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区域水安全,提高坝头溪水环境质量,恢复健康水生态系统,有望进一步将坝头溪恢复、打造成为水生态文明示范区。
在泉港区南埔镇凤翔村河长制主题公园参观研学期间,师生们对当地的河道治理留下了深刻印象。泉港区执行“区-镇-村”三级联动,村级领域也在逐步设立河长制工作站,在治理理念和方式上主要通过执行“河长制+科技,提升管理效率”“部门联动管河湖,齐抓共管抓落实”“突出物业化,管理更长效”等方式进行,通过一系列举措区域河流水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河湖水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当地村干部也表示,当前的河长制的管理方式,彻底改变了过往当地农村河流恶臭熏天的境况,治理成效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和称赞。
实践队师生们在驻村第一书记蔡鋆泽的热情带领下,走访了泉港区南埔镇惠屿村--泉州市唯一的孤岛行政村蔡鋆泽表示,“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这句话始终是本村前进发展的核心要义,惠屿村未来的发展也将始终注重以党建引领的方式,积极探索适合该村发展的产业方式,围绕本岛生态休闲渔村建设的长远目标,进一步完善海岛各项基础配套设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建设生态美、百姓富的“和美海岛”。

为追寻红色印记,传承红色文化,实践队中学院青年师生宣讲团成员开展了一场党史故事现场宣讲活动,同学们激情昂扬、声情并茂的宣讲博得了当地村民的阵阵掌声。

无论是木兰溪治理、东圳水库建设,还是河长制下水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乡村振兴之路上社会经济发展的稳步向前,都传载着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了美好的幸福生活不畏艰难困苦,敢于拼搏创新的精神,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映射。暑假三下乡活动返程时,师生们纷纷表示要牢记初心使命,开拓思维,努力拼搏,艰苦奋斗,勇担使命,为幸福河湖倾注热血青春,为新时代的水利事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思想和行动上践行“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