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卫生

    健康卫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卫生 -> 正文

    健康科普|校园安全无小事,防范共筑“防护墙”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12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是校园安全的受益者,更是责任的践行者。让我们携手提升防灾意识,用知识筑牢生命防线!


    宿舍安全用电篇

    “插排上床”“手机充一夜”“空调24小时不关”……这些“舒适操作”其实藏着大风险!

    用电“三不”原则,请牢记!

    1.不超载:一个插排别同时插电脑、吹风机、煮蛋器;

    2.不卧床:别把插排塞枕头底下,充电时手机远离床铺(万一发烫,滚到被子里就糟了);

    3.不忘关:出门前拔充电器、关空调,别让电器“独自加班”

    暖心小技巧:和室友约定“每日断电检查”,轮流当“安全监督员”,发现隐患互相提醒,比宿管阿姨突击检查更有成就感!


    地震灾害防护篇

    不同场景怎么躲?

    一、宿舍/教室

    赶紧钻到结实的桌子底下,蜷成“小虾米”,双手护好后脑勺(别躲衣柜!别跳窗!)。如果离门近且晃动小,抓紧时间弯腰往空旷操场跑,下楼别推挤!

    二、操场/走廊

    远离教学楼玻璃、走廊护栏,跑到操场中间蹲下,别盯着手机看热闹啦~

    三、实验基地

    正在做实验的宝子,先关火断电,远离化学试剂柜,躲在通风橱旁边(记得护住头!)。

    温馨提示:床头放个轻便应急包(装充电宝、口哨、矿泉水),地震时顺手一拎就跑,比翻箱倒柜找东西快10倍!


    火灾防御篇

    一、初期灭火:灭火器怎么用?

    拔保险销→握喷管→对准火源根部→压把手(口诀:“拔插握压”,像拆快递一样干脆!)。如果是电器起火,先断电!别用水泼!

    二、浓烟逃生:弯腰!捂鼻!快跑!

    湿毛巾对折3次捂住口鼻(打湿的T恤、袜子也行,别讲究颜值了!),压低身子沿疏散通道跑,记住“逃生不恋财”,化妆品、电脑都没小命重要!

    如果门发烫、浓烟灌进来,赶紧退回房间,用毛巾堵门缝,窗边挥鲜艳衣服求救,拨打119时说清“XX楼XX宿舍”,别只说“我在学校”!

    宿舍雷区预警:热得快、小太阳、“多孔插排叠叠乐”——这些都是宿管阿姨重点“关照”对象,我们别给安全隐患留机会!

    暴雨防护篇

    一、暴雨前:早准备,早防范

    1. 关注气象预警:及时查看天气预报和学校通知,避开暴雨高发时段外出。

    2. 检查门窗/排水:关紧宿舍、教室门窗,清理阳台/走廊地漏杂物,防止积水倒灌。

    3. 备好应急物品:手电筒、充电宝、雨伞/雨衣、防滑鞋,宿舍备少量饮用水和食物。

    二、暴雨中:保安全,慎行动

    1. 减少外出:非必要不外出,如需出行:避开低洼积水区、井盖/排水沟(防止掉落)、树下(防雷电、树枝断裂)远离各类广告牌、围墙、临时搭建物(防倒塌)。

    2. 室内注意:远离阳台、金属门窗,关闭不必要的电器电源,避免触电如遇断电,使用手电筒照明,勿用蜡烛(防火灾)。

    3. 特殊场景:教学楼/图书馆:远离玻璃窗,避免聚集在楼梯口(防拥堵)户外/操场:立即到最近安全建筑躲避,不躲在孤立高处或大树下。

    三、暴雨后:细检查,防隐患

    1.出行安全避开未退积水区域(可能暗藏井盖缺失、电线裸露),绕行有警示标志路段注意地面湿滑,慢行防滑,远离墙体/边坡(防坍塌)。

    2. 健康防护不接触雨水污染的物品,及时更换潮湿衣物,避免感冒或皮肤感染。

    3. 隐患上报发现树木倾倒、电路故障、排水堵塞等,第一时间联系学校后勤/保卫处。

    防溺水安全知识篇

    一、预防溺水:警惕危险,远离隐患

    1. 不私自下水:不到野湖、水库、河流等非正规水域游泳、戏水、钓鱼。

    2. 结伴而行:游泳选择正规场所,结伴同行,避免单独行动。

    3. 评估环境:不轻易尝试“野泳”,不盲目跳水(水下可能有暗礁、水草或浅滩)。

    4. 量力而行:饮酒后、身体不适或未掌握游泳技能时,不贸然下水。

    5. 警惕“溺水静默”:他人溺水时可能无声挣扎,发现异常及时呼救,不盲目下水施救(可扔救生圈、树枝等辅助)。

    二、意外落水:冷静应对,科学自救

    1. 保持冷静:屏住呼吸,放松身体,尝试仰面漂浮,寻找水面支撑物(如木板、救生圈)。

    2. 呼救求助:大声呼喊“救命”,引起周围人注意,记住溺水黄金救援时间为4-6分钟。

    3. 勿挣扎乱扑:避免因慌乱消耗体力,若抽筋可拉伸肌肉(如小腿抽筋伸直腿、勾脚尖)。

    三、急救措施(目击者需知)

    1. 立即报警:拨打120,同时联系校保卫处/辅导员。

    2. 科学施救:用长杆、绳索等拉拽溺水者,或抛投浮力物品(如救生圈、空瓶捆扎物),避免被拖入水中。

    3. 岸上急救:救起后,立即清除口鼻异物,若无意识/呼吸,立即做心肺复苏直至专业人员到达。

    牢记:安全无小事,生命贵于水!远离危险水域,共筑防溺“安全线”。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如山。

    5月12日,让我们以青春之名,共赴这场“安全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