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题工作坊2022年第6期
一、主题:形势与政策第二讲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说课分享
二、主讲人:胡紫薇
三、时间:2023年 4月18日
四、分享要点: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条件的道路,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从而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念。
(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 讲清楚我们党接续奋斗、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
2. 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5点)。
3. 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9个)。
(三)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分析,全面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区别,进而突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光辉前景。
(四)教学实施过程
前言:以习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观点作为本堂课的切入点,结合相关内容引出重点知识点。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接续奋斗,追求千年梦想(20分钟)。
第二:立足国情,开辟全新道路(25分钟)。
第三:凝心聚力,推进复兴伟业(45分钟)。
1、接续奋斗,追求千年梦想(按照历史发展脉络来梳理)
以问题导入的方式: 什么是“现代化”?
从1840年开始,历经多次救国救亡运动(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之后:1956年6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参加制定《十二年科技远景规划》的科学家与工作人员。1964年12月21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中国式的现代化)。十八大提中国式现代化。二十大则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让学生明白,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走好自己的路,就一定能够实现现代化。
2、立足国情,开辟全新道路
以视频的方式导入,重点解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5点):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使学生明白: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力度参与全球治理,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正能量。
3、凝心聚力,推进复兴伟业(9个举措)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举例:满意度调查。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例:俄罗斯、阿根廷、巴西。
实现高质量发展。解析: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视频: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解读。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举例:“龙腾虎跃”海峡两岸赛龙舟活动。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举例:第三次分配。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举例:环境保护法。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举例: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视频:中国的“和”文化。
五、分享总结
本次分享结束语: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用事实证明了实现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思路和途径,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