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工作坊

德法教研室主题工作坊2023年第5期

日期:2023-04-06 来源: 作者:

 德法教研室主题工作坊2023年第 5 

一、主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说课

二、主讲人:黄燕慈

三、时间:2023年04月03日

四、分享要点: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第三章第一节,是本章教学要点,也是学生学习后面两节“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知识前提。本课内容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分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回答了何时过渡、怎样过渡的问题,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十分清晰。

根据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重要性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本课教学重点,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作为本课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将主要采用“问题链”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导入、剖析、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

(一)基本问题一: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为什们不能直接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必须要经过一个过渡时期?”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教师通过分析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三种主要经济成分、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回答“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上表现出什么样的特征”这一问题。

进一步,对这一时期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和非社会主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明确“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据此,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基本问题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谈谈你认为应该何时过渡”,使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转入分析中国共产党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两种设想,即回答“何时过渡的问题”。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和“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的对比分析中,引导学生理解“过渡时间”“转变条件”“过渡的步骤和方式”。

除了组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活跃度,也要注重对学生文本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引用毛泽东谈新中国成立时工业情况的原话:“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引导学生理解“过渡有何必要”这一问题。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问题”的论述,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探析“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五、研讨总结

老师们各自分享了自己在《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节课中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为此次的说课内容提出了改进意见,对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环节,把握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起到的主导性作用进行了讨论,新老教师之间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能力,力求上好思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