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题工作坊2023年第3期
一、主题:从“金门三宝”看解决台湾问题的“道”、“术”、“势”
二、主讲人:阮清峰
三、时间:2023年3月7日
四、分享要点:
(一)“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孔子提出“大一统”的主张;孟子主张“定于一”,认为统一之后才能安定;董仲舒发挥了孔孟“大一统”的主张,认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孙中山先生说,“统一成而后一切兴革乃有可言”,统一起来才是“真民治”,才能“与列强共跻于平等之域”。中华民族历来是统一的民族大家庭,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到1911年辛亥革命,两千多年中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共有1874年,分裂时期的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共计只有258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凝聚整个民族的力量,加快国家建设步伐,才能使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武力解放台湾。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1949年12月31日,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主要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1953年7月朝鲜停战之后,台湾当局加紧推动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为了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和立场,人民解放军1954年9月3日开始炮击金门(第一次)。同年12月美国政府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一。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海战役,解放了江山岛和大陈岛。第二阶段,和平解放台湾。1955年5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这一时期,毛泽东、周恩来还在不同场合进一步阐明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其要点概括起来有:省亲会友、来去自由,既往不咎、立功受奖,国共合作、爱国一家,和平解放、互不破坏。1963年,周恩来将我党的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通过国共和谈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代替了“解放台湾”的提法。第三阶段,“一国两制”的提出。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9月,叶剑英发表“九条方针”。1982年1月,邓小平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概念。1982年12月,设立特别行政区写入宪法。1983年6月,邓小平提出“邓六条”。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立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三)势——从“金门三宝”到“金门宣言”
“一国两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从此祖国统一的事业迈入了快步伐,统一的“大势”由此扭转。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彻底结束了殖民主义在港澳的统治,洗雪了香港、澳门被侵占的百年国耻。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现实,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开创了和祖国内地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纪元,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并发布“九二共识”。从此两岸交流越来越深入。虽然民进党上台后不断推动“台独”,不愿意承认“九二共识”,但是两岸人民和平统一的“势”已经不可阻挡。2023年2月7日,金门县议会6日成立“跨党派问政联盟”及“无党籍联盟政团”,在县长陈福海见证下,共同发表倡议金门成为“永久非军事区”等4大宣言,其实质上就是反“台独”宣言。再一次证明了,国家要统一、民族要振兴,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历史大趋势。两岸同胞是一家人,再创中华民族的历史辉煌是我们的共同期盼。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五、研讨总结
与会老师从个人角度分享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并达成共识:要在哲学意义上把握祖国统一的主线;要从历史脉络上说清台湾问题;要从发展的角度说清台湾的未来;要从游戏互动上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要从课后调研上检验教学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