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讲人:张金珠
二、课程与主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音疗疾”在心理课程中的应用
三、分享时间:2025 年6月3日
四、分享内容
1.介绍“五音疗疾”。角为春音,属木主生,声长而高。具有温煦长养,激发生机,舒达气郁的作用。因此肝气郁滞、爱生闷气的朋友,就可以常听古箫、竹笛等乐器。舒展、悠扬、深远的音乐风格,可以疏肝理气,调畅气机。 徵为夏音,属火主长,声高而尖。具有鼓舞阳气上升的作用。因此心气虚弱,心血不足、情绪低落的朋友,就应该多听旋律热情、活泼向上、红火欢快的歌曲,比如《今天是个好日子》《康定情歌》《最炫民族风》等,以振奋心气心血。 宫为长夏音,属土主化,声浊而重。具有生化万物,繁育新生的作用。旋律平和稳定、宽广厚重、典雅恢宏。因此脾胃虚弱、胃口不好、运化不良的朋友,就可以多听风格悠扬、庄重肃穆、沉静如“土”的交响乐,益脾补土。 商为秋音,属金主收,声响而强。具有收敛密集,宁静平定的作用。旋律忧伤委婉,但不抑郁;柔肠百转,但不消沉。因此肺气虚弱,呼吸不畅、气怯声低的朋友,可以多听以金音为编的钟、磬、锣等器乐,以调和肺气的宣发和肃降。 羽为冬音,属水主藏,声沉而低。具有沉静柔顺,潜降下行的作用。旋律流畅如水,明显下行,音色以冷色调为主。因此肾阳浮越、阴虚阳亢的朋友,可以多听鼓、水之声。风格以行云流水,具有“水”的特性为主,可以滋肾养阴,纳气归肾。 总之,音乐是疗愈疾病非常有效的手段,当我们处在病痛之中时,也许一段悦耳的音乐就会极大地纾解我们的情绪,缓解我们的疼痛,安抚我们的心灵。
2.提出问题:
五音疗疾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结合《黄帝内经》内容说明。
若身边有人肝气郁滞,可推荐其听什么音乐?为什么?
3.案例分析:此案例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音乐教育等教材知识点讲授。从中医基础理论看,案例中《黄帝内经》关于五音与五行、五脏、情志对应的内容,与教材中五行学说部分紧密相连,教材会讲解五行的特性及五脏与五行的配属关系,这里五音配属五行、五脏,正是“五行学说”在中医领域的具体应用。
在讲解时,先回顾教材中“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再引出“五音”与“五脏”的联系,让学生理解“五音疗疾”的理论根源。案例中提到的五音各自的特点及对脏腑的作用,如宫音属土能益脾补土,可结合教材中五脏的生理功能,说明为何相应的音能对脏腑产生影响,像脾主运化,宫音的平和厚重特性与脾的生理功能相契合,从而解释其益脾补土的原理。
中医诊断学中望闻问切的“闻诊”涉及听声音,案例中五音对人体的影响可与闻诊知识点结合,让学生明白声音不仅可用于诊断,还能用于治疗。通过案例中不同人群对音乐的不同反应,如大妈和打工人对广场舞音乐的差异,可联系教材中体质学说,不同体质的人对环境因素的反应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体质差异的理解。
还可结合教材中病因病机部分,讲解五音如何通过影响情志来调节脏腑气机,如怒伤肝,角音可疏肝理气,说明情志与脏腑的相互作用,以及音乐调节情志进而治病的机制。
4.教学建议。适用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养生学、中医情志医学等主题的教学。教学方式上,可采用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先系统讲解“五音疗疾”的理论基础,再结合文中案例及生活中的其他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不同的五音音乐,让学生亲身体验其特点,增强感性认识。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音乐对人的影响,如不同音乐对情绪的作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还可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举办讲座,分享“五音疗疾”的实际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安排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五音疗疾”的案例和方法,拓展知识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