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讲人:林耀华
二、课程与主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思考
三、分享时间:2025 年3月25日
四、分享内容
作为授课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之所以特殊,是因为除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授之外,还需要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来切磋知识,也需要借助学生的心理背景通过亲身实践来感悟所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观,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心育过程,是一种双方多向交流的互动关系。教师要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积极思考,实现良好的互动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
2.问题设置:如何改进课堂,让课堂更高质量? 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2.1.传统课堂授课方式主要采用知识讲授、案例讨论、视频播放等形式,由于缺少参与性,学生卷入程度不高。对于人数众多的大课堂而言,学生经常会因为缺少课堂监控而出现走神、玩手机等情况。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心理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设计,改变授课形式,引入团体活动、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讲到生涯规划时 可以开展“生涯幻游”活动,通过冥想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自己 的职业目标。在讲到在人际交往一节中,可以引入“我说你画”“撕报纸”等团体活动,帮助学生感受沟通的重要性。通过团体活动,成员之间彼此合作、相互启发,近而真诚地分享感受、感悟成长,不仅可以促进人际协作,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讲的是关于“人”的知识。任课教师要更新观念,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学生”,把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放在重要地位。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权限和自由,启发学生自己探索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尊重学生的原创观点。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必定会有不完善的地方。对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的不良行为或错误认知,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通过教学智慧促进生成性学习,开放性思考。
3.教学建议。要持续关心教学质量,做教育的有心人,担当起心理育人作用,真正增强学生自我调控能力。要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真正将学生看成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填鸭式教学的“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