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工作坊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题工作坊2025年第10期

日期:2025-06-24 来源: 作者:

一、主讲人:曾佳敏

二、课程与主题:第十一章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加强社会建设

三、授课对象:大数据专业2024年级学生

分享时间:2025 624

思专融通”特色案例分享

案例文本:

在本次工作坊中,曾佳敏老师以“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加强社会建设”为主题,结合大数据专业的特色,深入探讨了民生问题与社会建设的紧密联系。她通过问题导入“你遇到过哪些民生问题?大数据能否帮助解决?”引发学生思考,随后重点讲解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强调这是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曾老师通过案例分析,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如教育公平、医疗保障、就业创业等),生动阐述了如何通过政策落实和制度完善来提升民生福祉。在互动环节“民生问题大家谈”中,学生积极分享了对身边民生问题的观察与建议,课堂氛围热烈。此外,曾老师还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年如何在民生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将专业知识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

问题设置:

1.大数据技术可以如何应用于解决具体的民生问题(如教育公平、医疗保障)?

2.在民生建设中,青年学生应如何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发挥作用?

3.技术解决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哪些伦理和社会责任问题?

案例解析:

本案例紧密结合教材第十一章的内容,通过实际问题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在讲授过程中,曾老师将教材知识点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例如通过教育公平案例讲解社会资源的分配问题,通过医疗保障案例说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

在分析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时,曾老师引导学生从数据收集、分析和决策支持等角度思考技术如何助力民生问题的解决。同时,她强调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如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价值观。通过这一案例,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社会问题的解决。

教学建议:

1.适用主题:本案例适用于社会建设、民生保障、跨学科融合(大数据与社会科学)等主题的教学。

2.教学方式: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兴趣。结合案例分析,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设计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升课堂参与度。融入实践任务,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基于大数据的民生问题解决方案。

3.总结研讨:本次工作坊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教学能力的锻炼机会,还探索了大数据专业与社会科学课程的深度融合路径。通过研讨,教师们一致认为:(1)跨学科教学:大数据技术为民生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应在教学中加强学科交叉。(2)实践导向:鼓励学生参与真实数据分析项目,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伦理教育:在技术教学中融入社会责任与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价值观。

本次工作坊为今后大数据专业课程与社会建设主题的结合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培养兼具技术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