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讲人:庄立薇(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赛国赛二等奖指导教师)
二、课程与主题:《从课堂到赛场:思政课教学创新的实践与反思》
三、涉及授课对象:活动主要面向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老师参与研讨
四、分享时间:2025年4月22日
五、分享内容
案例文本:
课程主题:敢为天下先 爱拼才会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样本
课程及章节:《形势与政策》
专题一 改革的实践续篇 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授课对象:高职大一年级学生
实践教学基地:
1.实践基地:蟳埔村——福建省泉州市的渔村、历史文化名村
2.校友企业:福建路港集团——福建省大型工程总承包特级企业
3.学习场馆:晋江经验馆——全国唯一一个以“晋江经验”为主题的展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部署和重大举措。
2.能力目标:学会用正确的方法、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去观察形势、分析问题,从而自觉地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贯彻党的方针和路线。
3.价值目标: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念,激发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增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强大动力。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中,晋江的发展经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县域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2.教学难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重大举措。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主要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教学内容选择以闽南的“爱拼才会赢”精神为主线,生动展现了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中,晋江的发展经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县域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1.拼生活:蟳埔簪花的精神根源
在簪花的文化习俗里,有一种精神根源,是一种爱拼的姿态,一种爱拼的常态,一种爱拼的心态,一种不全力以赴不罢休的倔强。
2.拼经济:民营企业的坚守创新
透过校友黄金星先生拼搏奋斗的人生故事,他创办的路港集团坚持发展的企业故事。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3.拼发展:“晋江经验”的时代价值
“晋江经验”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县域现代化的思路,是地方政府与“草根力量”协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动探索和积极实践。
4.拼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实践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晋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县域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问题设置:
如何将“大思政课”理念具体转化为日常课堂的教学设计?
竞赛中“教学内容重构”的核心逻辑是什么?如何平衡理论深度与学生接受度?
案例解析:
首先,从“比赛要求解读”看,其紧扣《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推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强调竞赛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与教材中“坚持主体性教育原则”的知识点高度契合。通过分析比赛对“理论深度、实践温度、表达效度”的要求,教师可更清晰地把握日常教学中“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的三维目标。
其次,“教学内容重构”部分体现了“大思政课”理念与教材内容的有机融合。教材中强调“思政课要立足现实、扎根实践”,而庄老师的获奖作品《敢为天下先 爱拼才会赢》正是通过挖掘地方改革开放案例(如民营经济发展故事)、结合当代青年奋斗实践(如大学生乡村振兴项目),将抽象的“改革开放精神”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叙事,既深化了教材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识点,又增强了学生的代入感。
最后,“思政元素深挖”的实践路径呼应了教材中“思政课要讲深、讲透、讲活”的要求。通过视听语言(如老照片对比、当事人采访视频)、互动设计(如学生分组讨论“敢为天下先”的当代意义),将“理论逻辑”转化为“生活逻辑”,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实现了“知识内化—情感认同—行动自觉”的教学闭环。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大思政课建设”“课程思政与竞赛融合”等主题的教学。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式:
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获奖作品视频、教学设计手稿等,引导教师分析“从课堂到赛场”的转化逻辑,总结可复制的创新经验。
任务驱动法:布置“设计一节融入竞赛元素的思政课”任务,要求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内容,尝试重构教学逻辑、开发数字资源(如短视频、互动课件)。
研讨交流法:组织教师围绕“竞赛成果如何反哺日常教学”展开分组讨论,鼓励分享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如时间分配、资源整合),并通过集体智慧提出解决方案。
实践演练法:模拟思政课竞赛场景,让教师以“选手”身份进行微格教学,其他教师从“竞赛评委”视角提出改进建议,强化“以赛促教”的实战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