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工作坊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题工作坊2025年第8期

日期:2025-06-22 来源: 作者:

一、主讲人:宋丹

二、课程与主题:厚植绿色底色 建设美丽中国

三、授课对象: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大一年级学生

分享时间:2025513

思专融通”特色案例分享

案例文本:

1.课前互动:感知绿色,引发思考

请同学们分享在“中国绿都”的生活体验,讲述所感受到的绿意盎然景象,并引导大家思考“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绿都守护者”。

请同学们展示支付宝蚂蚁森林平台上的个人绿色行动记录,交流各自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的环保小实践,如垃圾分类的小技巧、节水节电的经验等。

播放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前后对比视频,让同学们直观感受“沙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紧接着,播放《流浪地球》经典台词片段:“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以此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当前全球面临的严峻生态挑战,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极端天气等,从而体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引出问题:从个人的“三节三爱”、节能减排,到“双碳”目标,再到如今的绿色转型,为何我们对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开启学习与思考。

2.课中讲授:深化认识,思专融通

绿色转型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史无前例的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我们党将“美丽中国”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置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同时,把“绿色”理念融入新发展理念,将“污染防治”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

绿色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分享“天津某城市发展公司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场站的屋顶、车辆段、停车场等空间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案例,让同学们深刻认识绿色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顺应全球绿色发展大势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积极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绿色发展动能。

绿色转型是我国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列举校园内的快递包装箱回收,漂流瓶收集活动等,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引导学生们自觉将个人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让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绿色转型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在要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绿色转型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播放视频展示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贡献(可再生能源发展、植树造林、国际承诺。让大家认识到人类是命运共同体,面对生态环境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问题设置:

1.从个人的“三节三爱”、节能减排,到“双碳”目标,再到如今的绿色转型,为何我们对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2.联系所学专业想一想为什么绿色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案例解析:

课前互动环节,通过让同学们分享在中国绿都的生活体验,引导大家从身边的环境入手,深刻认识绿色发展理念。

“天津某城市发展公司案例”生动诠释了绿色能源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完美结合。该案例直接关联同学们未来的专业领域——供配电技术,为同学们展示了一个实际应用场景:如何利用专业知识,在保障城市交通命脉高效运行的同时,主动创造绿色能源、减少碳排放,成为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也让同学们对专业知识在绿色转型中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和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建议:

本次授课采用了课前导入、师生互动、案例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但在问题讨论环节,引导学生结合专业背景深入分析“绿色转型”的背景、原因等还不够精准。在后续教学中,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可尝试组织小组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专业与绿色转型结合的思考中来,更好地实现思专融通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