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题工作坊2024年第4期
一、主题:《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说课
二、主讲人:林丹丹
三、时间:2024年10月29日
四、分享要点
(一)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通过课前调研,判断教学的真问题为:对基础理论缺乏整体认识,对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常立志现象,小部分学生执行力不够;理想信念缺乏或不够坚定,学习方向不够明确、学习动力不够充足。
2.教学目标分析: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全面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特征及关系,认识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能够在确立理想信念时自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契合到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
3.重难点及策略分析:教学重点为理想信念的内涵和特征;教学难点为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教学策略:突出课前课中课后一体设计。课前运用先行组织策略,分析学生思想之需,激活学习状态;课中通过“榜样故事”建设层层思考的课堂;课后巩固练习,发布自选作业。
4.教学评价分析:通过“点击率”,测评学生参与度;通过“点头率”,测评学生思辨能力提升情况;通过“点赞率”,测评学生获得感情况。
5.教学反思分析: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从理想信念的概念特征到践行,逻辑上层层递进的,符合大一学生的认识成长规律。课堂案例采用情况:较多引用榜样故事、社会生活中的鲜活案例,满足大一学生探索认知真实社会的学习需求。教学评价实现情况:教学采用“多主体评价+多角度评价+全过程评价”的评价,能比较真实客观反应学生的知情意行方面的转化程度。
(二)教学片段展示
展示片段主题: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教学过程:
话题讨论:如何看待网络上流传的“00后 = 危机四伏的一代”?当代大学生如何抵制成长的危机与压力?破解之道首先便是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引导学生从习大大的练就历程中寻找理想信念对青年的作用。
(1)如何认识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引用习近平在梁家河过“五关”的案例,习近平树立了要为老百姓做实事的理想,先后8次写入团申请书,先后10次写入党申请书,不屈不挠,引出理想信念的第一个作用——昭示奋斗目标。结合课前作业完成情况及哈佛大学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结果分析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的危害所在。引导学生从大学开始,要尽早确立大学新目标,做好学业职业新规划!
(2)如何认识理想信念催生前进动力?结合长征案例,通过数据分析红军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创造人间奇迹的原因。引用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启发学生“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道理。通过钟南山、黄大发、张桂梅、黄文秀等无数共产党员奋力践行建党精神,创造辉煌人生事业的事迹,引导学生认识理想信念的第二个作用——催生前进动力。
五、研讨总结
刘玉萍老师针对林丹丹老师的分享进行分析点评,对林丹丹老师备课过程完整和用心表示肯定;同时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要结合专业特性讲解,做到接地气;提问题要用词准确,提高教学针对性;并分享了自己在上该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杨奇靖老师分享了如何结合心理学原理对本节课进行课前作业设计、课堂活动设计与学生专业融合。其他老师也分享了各自在本讲教学中用到的典型案例和教学方法,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