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工作坊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题工作坊2024年第2期

日期:2024-12-17 来源: 作者: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题工作坊2024年第2

一、主题:《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说课及教学片段展示

二、主讲人:胡紫薇

三、时间:2024年 10月22日

四、分享要点: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从三维目标上,让学生从理论上能够认识到弘扬中国精神对于个人、国家的重要性;能够准确表达出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能够理解弘扬中国精神的实践路径,提升自己的工匠能力。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锚定中国式现代化新目标,铸就中国式现代化新伟业。

(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理解中国精神,尤其是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

2.理解实现中国精神的具体路径

(三)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1.如何增加学生对中国精神的认同,在实际学习工作中传承工匠精神,勇担使命

2.如何引导学生在中国精神的感召下,面对生活中的现实矛盾和困难挑战?

(四)教学实施过程

前言:解释什么是中国精神?以视频作为本堂课的切入点,结合相关内容引出重点知识点。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课前:自主预习 布置任务(5分钟)。

课中:新课导入 案例分析 课堂总结(80分钟)。

课后:作业答疑 拓展预习(5分钟)。

(五)学情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知识、技能、认知、习惯、偏好等)

学生在上一章节的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和定位,但是对于什么是中国精神?中国精神与我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将中国精神进行弘扬?这些都是学生的困惑,需要进一步在理论上加强引导。此外,学生习惯于在案例教学中获取相关知识点,因此,多找适合于本章节的案例,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

2.预判学习问题

学生比较关注和关心自己如何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有所作为的问题,如何借助国家、民族发展的大势提升自己的问题。此外,学生对纯理论的灌输恐存在抵触心理,在教学设计上还要多下功夫,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六)教学设计思路

1、课前发问 课中深问 课后释问

2、如何调用教学资源(各类线上线下资源)

线上资源:学生可以在精品在线课程(自主预习学习)、学习通软件(布置任务)、学习强国等平台获取学习资料。

有条件的可以结合线下资源:各类党史教育学习展馆VR馆。

3、如何教授重点内容(例如:运用何种教学策略、辅以信息化手段等)

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学生对中国精神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情感共识,并对中国精神的内涵有一定的了解。利用学习通软件进行随机提问,主题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如何教授难点内容(例如:运用何种教学策略、辅以信息化手段等)

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也就是从自身专业出发,结合中国精神,尤其是职业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工匠精神,通过分享自己拍摄的微视频,进一步提炼总结中国精神。从《大国工匠》的视频案例中思考分析自己专业应该具备的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从自身实际出发,要怎么去实现工匠精神或者如何在学习工作中去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利用学习通软件进行随机提问,主题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七)教学实施

1、课前:发表任务:寻找中国精神 ;自主预习,提高学生参与度。

2、课中:视频导入;通过案例教学实现双导向;以任务链/问题链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头脑风暴、案例探究、分析总结和思维导图来 激发积极性、活跃课堂;最后结合专业进行提炼升华 合作探究、加深理解和提升分析能力;追溯历史意义,通过发起讨论、达成共识弘扬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提问式总结,通过板书总结帮助学生 加深印象、理清思路。

3、课后:作业与答疑、预习,通过规划方案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

五、分享总结

结束语:教学过程中以经典人物的感人事迹讲述,红色主题影视呈现,都深深打动和激荡着学生的内心。通过课后线上学习讨论方式,提升学生立志成为国家所需要的技能人才的理想倾向和行动力。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比赛,校、市、省、国家组织的技能大赛,并在比赛的过程中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但是,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要更加凸显。进一步大胆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拓展实践教学空间与形式用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思政课,将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终身受益的“金课”。要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围绕“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立德树人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