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题工作坊2024年第8期
一、主题:中国式现代化VS西方现代化
二、主讲人:杨永青
三、时间:2024 年7月2日 
四、分享要点: 
(一)现代化资本积累
1.西方现代化资本来源:
(1)圈地运动
英国圈地运动是指发生在英国15至19世纪的一次历时持久、影响深远的土地变革运动。英国在1235年的《默顿条例》和1285年的《第二威敏斯特条例》中已经授权庄园领主圈占自由佃户不需要的荒地。到16世纪,受毛纺织业快速发展和羊毛产品市场发达、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使得一些逐利的英国贵族和资产阶级强行将耕地变为牧场,引起了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遭到了王室的反对。到了18至19世纪,圈地运动因得到政府的直接支持,逐渐达到高潮,这一时期被称为“议会圈地”时期,被圈占的土地达到了英格兰总面积的20%。圈地运动改变了土地财产权,改变了土地使用和耕作方式、村庄布局以及农民的生活方式。很多失地农民因此进入城镇成为劳动力,使劳动者与其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白银战争
十四世纪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在美洲大陆掠夺了几十亿两白银,随即殖民者用大量的白银从明朝购入瓷器,丝绸,茶叶等欧洲贵族们梦寐以求的“奢侈品”。15世纪的英国进行了圈地运动完成了资本家的第一轮资本积累,大航海时代促进了资本的积累与流动过程,尤其是美洲的发现使得全世界的经济活跃了起来,因为美洲是最大的产银地而当时的全球基本上以银本位为主,这就像是经济危机中大量印发纸币一样,它虽然会导致货币贬值但确实有刺激经济的作用,这些产银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中国,大约占三分之一。
一开始当时的明朝不懂得关税概率,导致明朝货币贬值,明朝政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拒绝和海外贸易,明朝洪武年间,法令严格禁止人民"与外洋番人贸易"。这种政策,当时称为"海禁"。而闭关锁国的真相是,西方在通过全球殖民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时,面对强大的华夏文明,既不可能像对印度那样分而治之,也不可能像对非洲那样掠夺人口,更不可能像对待美洲那样把原住民全部消灭。他们只能通过平等的国际贸易从中国购买丝绸,瓷器,茶叶等奢侈品来扩张资本。但事实上,由于中国又长期处在自给自足,西方列强又拿不出什么可以卖到中国的商品,造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于是就出现了后来大家所熟知的鸦片战争。
(3)殖民化——奴隶制三角贸易
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历时300年之久。最先开始经营三角贸易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为主。在16世纪到19世纪北大西洋进行的“黑三角贸易”,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政府的默认,欧洲殖民者对利润的疯狂追逐,加上非洲人民由于原始的社会结构造成的愚昧,是“黑三角贸易”顺利进行的主要历史原因——以国家为单位的反人类罪。
由加那利寒流、几内亚暖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所组成的三角形形状的环流,为“黑三角贸易”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航运条件,使得奴隶贩子在出程、中程、归程中一直顺风顺水,奴隶贸易的速度因此加快。美洲合适的气候条件以及较为丰富的金银矿产资源,使种植园和采矿业发展很快,产生了巨额利润,是整个黑三角贸易进行的主要动力,亦在客观上为“黑三角贸易”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所以,“黑三角贸易”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下、在有利的地理条件下,以巨额利润为动力,顺利进行数百年的同时使欧美有了丰厚的原始资本积累
2.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基础
进入工业化,一定要资本原始积累。广袤的农村经济。社会主义革命所形成的是完整的经济主权。从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向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的原来帝国主义在华留下的势力,无论是银行,还是工厂,还是码头,全部收归国有,没道理可讲,不是赎买,是直接剥夺,然后所有的国民党政府它所形成的资产全部收归国有,过去的地主形成的所有的土地和浮财全部都分给农民,它是一次彻底的经济基础领域中的革命。
(二)生态环境影响
1.西方先污染后治理将工业污染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发展道路
伦敦的污染曾经非常严重,过去它的别名叫“雾都”,而“雾都”最大危机的爆发是在20世纪50年代。1952年12月伦敦曾出现过一周内4000多人死于煤烟污染事故的情况;1953年的煤烟污染又导致800多人死亡。欧洲最大的河流莱茵河曾被宣布为死河,大量生物死亡,人不能够游泳。瑞士森林的树木也开始枯死。最后,欧洲人痛定思痛,形成了环保共识,政府和民间都开始比较认真地解决环境问题,取得了不少成绩。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把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由本国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缓解了本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却在更大范围加剧了生态危机。向发展中国家直接出口各种工业废料或电子垃圾,是生态殖民主义转移污染的直接方式。根据有关数据,美国每年产生约84亿吨废物,总量是中国的3倍,人均年垃圾产量约26吨。吊诡的是,美国环境问题似乎并不严重,日本的情况也大抵如此,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并不在国内处理海量垃圾,而是通过各种渠道将垃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通过这一方式,发达国家既可保障本国充分消费又能实现“垃圾变现”,这是对发展中国家隐性的生态掠夺。一些发展中国家已认识到“垃圾转移”背后的生态殖民本质,并对“垃圾转移”进行限制。
西方垄断资本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输出污染型企业,把污染排放移出本土,是生态殖民主义转移污染的间接方式,本质上就是转嫁环境污染的负面效应。根据有关资料,二战后日本将60%以上的污染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和拉美地区;美国则将39%的高污染产业迁往发展中国家。尽管在全球发展水平不均衡情况下,产业转移是一种规律性现象,但在实践中却成为恶意转嫁污染的手段。拉美地区是这种恶意转嫁的典型受害者。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现代工业所需要的20多种矿产元素几乎均有分布,然而西方垄断资本在当地投资办厂后,该地区并未走上发展之路,反而陷入贫民窟遍地、基础设施匮乏和生态破坏严重的“拉美困境”。这一困境并非拉美地区独有,一些亚非国家也陷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输”局面,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垃圾场”。
2.掠夺自然资源
二战后,石油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为加强对石油产地的控制不惜多次发动战争。1948—1982年发生的五次中东战争,都隐藏着石油纷争的暗影,有学者甚至把中东战争称为“石油战争”。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的海湾战争,更是典型的“石油战”,其目的是操控中东的主要产油国,使其服从于美国的能源体系需要。正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对这场战争的评价:“既不是为了民主,也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石油。”进入21世纪,美国悍然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以及由其煽动和参与的叙利亚战争、利比亚战争,无不弥漫着“石油战”的浓厚味道。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西方发达国家扩大了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进而加重了在石油产业的话语权。
3.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
(三)人民至上
1.西方现代化是少数人独享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是由少数资产阶级发动、以维护自身利益为目的的现代化,由于少数人掌握大量资源和财富,多数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受到威胁,无法达到全社会发展的均衡性要求。据美国经济分析机构统计,截至2021年底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达23.37万亿美元,但因不超过10%的少数资产阶级和商业集团控制超过90%的国家财富,使美国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像美国标榜的那样幸福,说明美国现代化是少数人独享的现代化。
由于西方式现代化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它遵循的是资本逻辑、金钱至上,不可能信奉“人民至上”理念。在西方,资本主宰一切,资本的力量主导着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金钱就是上帝,一切为了金钱。哪里有利润,资本就流向哪里;怎样能使利润最大化,资本就怎样运行,而资本的运行从来不考虑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西方式现代化”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追求资本增值最大化,难免使人沦为资本的附庸和奴隶,广大底层劳动人民往往只是被看作资本的工具性存在。“西方现代化”的资本逻辑必然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少数人的暴富和大多数人的贫穷形成鲜明的对照。资本逐利的贪婪欲望是无止境的,其损害人民利益是无所顾忌的。例如,为了追逐更大的国际资本利益,美国无视俄乌两国人民的巨大伤亡,拼命拱火俄乌冲突,以便火中取栗,截至2023年1月15日,美国承诺援助乌克兰的资金总额达到768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国内连续四次“毒火车”脱轨重大事故却轻描淡写,无视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恐慌。美国人民岂能不怨声载道?资本逻辑推动的“西方式现代化”必然走向人民的对立面,最终必然被历史所抛弃。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共同富裕,努力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逐步实现整体富裕、普遍富裕。
(四)和平发展
1.亚洲国家按西方模式推进现代化的,确实有几个先驱者。
如日本,是最早提出“脱亚入欧”指导思想的国家,但当它想按照西方搞殖民化扩张的经验再走一遍的时候,却被西方狠狠地教训了。日本可能由此就觉得很委屈,现在还不肯认罪,内心深处是愤愤不平的:“既然你欧洲人可以这样,你们在美洲和非洲干的事要残忍得多,为什么我不可以干?我不外乎就是占了朝鲜,中国的台湾、东北、蒙古的一大部分。日本几乎没有资源,按照西方的经验去占领殖民地有什么错?”日本要脱亚入欧,结果却被老师打回去,狠狠教训了一顿,就是不被允许按西方模式走。至今日本还是被美国驻军的非独立国家。
2.西方现代化是战争驱动的现代化。
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掠夺、殖民扩张的暴力方式积累原始资本,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贸易战争、人口贩卖和殖民扩张的方式牟取暴利,以此来发展资本主义现代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提供武器装备、发放外债、市场侵略、科技发展的方式积累大量财富,成为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发动战争是其走向现代化和维护全球霸权的重要手段。
3.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推动构建新型经济全球化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原则,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
(五)人口规模
1.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中国将整体迈入现代化(人口达14亿+),中国进入现代化,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意义和影响也前所未有,将极大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2.已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人口≈10亿)
如果把欧洲搞殖民地转移出来的人口,都计算回欧洲,那欧洲现在应该有多少人?也就是说,如果把16世纪以来的殖民化人口都送回去,现在的欧洲人口会有多少?大概有10亿。亦即,把欧洲大陆向北美、南美、非洲、大洋洲这四个大洲移出的人口及其繁衍的后代计算回欧洲,大约有10亿人口;如果再把殖民过程中欧洲人和当地人混血形成的人口,也算欧洲血统的人口计算回去的话,那恐怕就会超过中国现在的人口。那么,在主张个性充分发展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资本主义的欧洲,资源和人口之间的关系就会非常紧张,会导致比那两次世界大战还激烈的冲突,那还会有现代化吗?我们不能再进行两三百年的殖民扩张,再杀2亿人;第一,我们也不能照搬西方在人口大规模移出以后,以节约劳动力为目的的科学技术路线;第一,人口与资源过度紧张这种基本国情矛盾必然对国内制度构成制约,搞得我们在是否照搬西方的制度这个问题上进退两难了上百年。
五、研讨总结 
与会老师共同研讨深入对比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不同路径与特点。中国式现代化注重的是人民至上、共同富裕与社会和谐,强调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以及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并重。相比之下,西方现代化更侧重于个人自由、市场竞争与经济增长。通过研讨,我们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既借鉴了西方现代化的经验,又结合了中国实际,展现了独特的优势和魅力。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意义与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