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涵与意义,2023年11月2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郑学思在禹兴园3-112举办了一场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在何处》的讲座,约两百名学生到场聆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背景之下,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全面超越,并为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带来了新的动力、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讲座中,郑老师主要从人民性、协调性以及包容性三个维度来解读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首先,郑学思老师讲到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现代化理论中关于以工业化、市场化、经济全球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普遍规律,但其与西方现代化的基本逻辑有着本质区别。西方现代化遵循的生产力发展逻辑就是单纯服从于资本,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我们党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充分利用资本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又有效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实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

最后,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合作共赢、共商共建共享等,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给人类的新的价值理念。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坚守永远不称霸、不搞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的庄严承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努力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