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之窗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之窗 > 正文

党建之窗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开展 “追寻足迹 牢记嘱托 永远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

日期:2022-12-16 来源: 作者:

为推进“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工作,引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教师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青年学子更好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2022年6月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前往三元、沙县开展党建引领读书社主题党日活动。

了解一段故事,牢记“保护珍贵文物资源”的殷殷嘱托

26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教师和读书社成员首先来到万寿岩遗址参观考察。位于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的万寿岩遗址素有“南方周口店”的美称。

在博物馆内,老师和同学们通过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视频,详细了解万寿岩地质结构、专家考古经过、化石出土过程、习近平同志当年对遗址保护的批示精神。广大党员教师和读书社成员纷纷表示,通过参观考察,生动真实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对保护珍贵文物资源进行的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重大实践,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记文物保护这一“国之大者”理念,在新时代将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承好、弘扬好。

在万寿岩前方的树荫下,支部党员与读书社成员一起就万寿岩遗址展开了“守住中华文明的远古记忆”的讨论。经过激烈的研讨,形成“保护好历史文物,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文化共识。

走进一个乡村,感受“小账本里有大民生”的为民情怀

沙县区夏茂镇的俞邦村被誉为“沙县小吃第一村”。26日中午,党支部教师和读书社成员追随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俞邦村考察调研的足迹,深入龙凤廊桥、“寻根追味”小吃街、特色小吃民俗文化馆等地,仔细了解沙县小吃制作工艺与发展历程,切身感受“小账本里有大民生”里体现的深厚为民情怀,深刻领会总书记对乡村振兴工作、对沙县小吃继续引领风骚的殷切希望。

在特色小吃民俗文化馆前,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张盛文为在场师生讲授“民生工程惠百姓 点点滴滴总关情”的微党课。他通过“沙县小吃从曾经一根扁担闯天下,到如今带动30万人脱贫致富”的故事勉励大家,“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作为平凡个体,生逢伟大时代,要努力通过奋斗实现幸福,创造美好人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进行一次宣誓,接受革命战争年代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

随后,党支部教师和读书社成员前往位于沙县区夏茂镇东街村的中共沙县特别支部旧址——文昌宫参观学习。1928年夏,闽西北第一个属于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的地方党组织——中共沙县特别支部就在夏茂文昌宫成立,是沙县人民革命的重要里程碑。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在文昌宫内,面对鲜红的党旗,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全体教师党员举起右拳,在支部书记张盛文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再一次接受精神洗礼,汲取奋进力量,努力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落实到日常学习和各项工作中去。

参观一个展馆,领略“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的历史风情

26日下午,党支部教师和读书社成员前往沙县小吃民俗文化馆参观体验,品味沙县小吃的“前世今生”,领略“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的历史风情。

展馆内,“溯源传承话美食”“沙村人家食为天”“小吃文化系风情”三幅画卷徐徐展开。师生们身置其中,仿佛穿越时空之旅,回溯到坐在老街巷尾,大快朵颐的市井生活。沙县小吃文化科技馆更是科技感满满,馆内运用各类多媒体展示技术,展现沙县旅游文化魅力,突显古城美食文化底蕴。师生们通过触动屏幕、摆弄模具等方式,现场体验沙县小吃的制作过程,不亦乐乎。

活动结束时,广大师生纷纷表示,此次主题党日活动非常有意义,大家从中汲取了力量,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把“追寻足迹 牢记嘱托 永远跟党走”的精神内涵落实好、践行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