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禹兴园4-302举办禹心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郑秋鸾老师和城轨2331、2332班级同学参加论坛。本次论坛紧密围绕建宁思政实践展开,各小组结合实践中虚拟仿真资源创作的作品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虚拟仿真作品展示:数字化重现红色记忆
九人铜像小组通过 VR 技术,生动还原了九人铜像的庄严场景,并嵌入伟人事迹图文展板与语音导览系统。红军颂群小组以“浴血奋战反‘围剿’”为主题,制作了互动式历史场景动画。通过动态画面,逼真再现了军民反“围剿”战争中“浴血奋战、攻坚克难、前赴后继、勇战顽敌、运筹帷幄”的五大主题场景。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小组通过全景拍摄与数字化处理技术,完整呈现了纪念园内的陈列馆及各类藏品。观众可以在线上自由浏览馆内的历史文物、图片资料等,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历史的厚重……

传承革命精神:小组交流分享与感悟
在“传承革命精神”环节,同学们分享创作心得:从革命先辈的牺牲精神中汲取奋斗动力,从团队协作中体会团结内涵,从历史细节中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决定性作用。大家表示,虚拟仿真创作不仅是技术实践,更是一次精神洗礼,深刻理解了革命精神“历久弥新”的内涵。

汲取革命力量,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郑秋鸾老师点评指出,各小组作品以数字化手段活化了建宁红色资源,实现了历史与科技的创新融合。她强调,三天实践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了中国革命的艰辛与伟大,革命精神中蕴含的理想信念、斗争智慧和为民情怀,是新时代青年的“精神灯塔”。希望同学们将实践感悟转化为行动力量,在学习中发扬 “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在未来岗位上践行“前赴后继”的担当意识,走好属于当代青年的长征路。
本次论坛通过“技术+思政”的创新形式,让红色记忆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为革命精神传承注入了新活力。同学们在创作与交流中深化了对党史的认知,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