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团委联合永安市洪田镇团委组织百余名团员青年开展“三色铸魂跟党走·青春建功新时代”五四主题教育。通过“蓝色校史浸润——绿色林改实践——红色革命洗礼——乡村振兴对话”四维路径,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引导青年在知行合一中传承五四精神。
蓝色铸魂:水韵精神润工匠初心。活动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史知识竞赛拉开序幕。团员们分组竞答建校历程、治水名人等题目,溯源学校96载兴水育才之路。校史馆内,泛黄的水利图纸与斑驳的测量仪器,无声讲述着八闽水利建设故事。当校歌在合唱团领唱下响彻展厅,水利工程学院学生感慨:“从大禹治水到现代智慧水利,我们接过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我们将始终秉承‘精求技能,崇尚文明’校训精神,切磋磨砺、各尽所能。”
红色励志:标语密码传信仰火种。在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团员青年面对团旗,高举右拳,重温入团誓词。展馆内,“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青年当为革命先锋”等标语依然熠熠生辉。微团课《标语的温度》还原历史场景,让电力工程学院团员俞乐扬动容:“这些红色‘朋友圈’让我读懂,真正的‘网红’应是胸怀家国的模样。”绿色赋能:林改智慧拓振兴新路走进中国林改“小岗村”——洪田村,“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破冰”历程令青年耳目一新。“水林共生”生态实践课上,水利工程学院团员林泊辰感慨道:“原来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可以这样有机结合,我们的水利技术能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
青春对话:校地联动绘振兴蓝图。返乡就业座谈会上,洪田镇政府相关人员解读基层就业补贴、乡村振兴人才引进等政策;返乡创业青年分享返乡创业成长经历;团员们围绕“大学生如何赋能乡村”踊跃提问。“基层需要技术,更需要情怀。这场座谈会让我看到青春的另一种可能!”信息工程学院叶霞在实践日志中写道。
校地协同长效化:三色教育成育人新范式。活动创新“校史传承+生态实践+红色研学+乡村对话”四维模式,将校史中的水院精神、林改中的生态智慧、标语中的革命信仰深度融合。学校团委书记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与洪田镇的“三色教育”合作,引导团员青年在“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的精神浸润中,成长为“懂专业、爱乡村、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让青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