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工作 -> 正文

《疫情之下的高校新型网络诈骗与防治措施》云课堂

信息来源:建筑工程系    发布日期:2020-05-03

在疫情期间,有一种病毒的破坏力丝毫不亚于新冠病毒,它就是计算机病毒,网络诈骗就是它的一种传播途径。2019年,公安机关破获电信网络类诈骗4.4万起,避免经济损失112亿,平均每起案件涉案金额达到50.9万,而青年学生在网络诈骗受侵害人中几乎占到50%,大学生收到的诈骗短信和电话快速增长,已经成为犯罪分子实施诈骗行为最集中的群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高校大学生的防范意识薄弱,犯罪分子成功骗取了许多学生的“生活费”、“个人资料”等重要钱财和信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人身财产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网络诈骗的能力,专职辅导员陈佳丽老师为所带班级学生开展主题为《疫情之下的高校新型网络诈骗与防治措施》的云课堂。课程从疫情之下高校新型网络诈骗的现状、类型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高校新型网络诈骗的现状从原因和破案难度两方面来阐述。目前大学生容易被电信诈骗的原因呈现多样化趋势,体现在高校大学生有相对独立的支付能力、大学生防范意识薄弱、高校监管难度大、相关宣传不足等。破案难度大体现为犯罪分子身份确定难、作案隐蔽性强、实施程序不合法三个特点。辅导员告诉同学们目前电信诈骗案破案率不足3%,而追回赃款的概率要远远小于5%,以此提醒同学们天上不会掉馅饼,告诫大家要远离一切的“小便宜”。

其次,辅导员通过自己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的诈骗案例、高校网络诈骗的典型案例、疫情期间新型网络诈骗的案例来阐述网络诈骗的类型,列举疫情期间的微信“跑分”过流水、淘宝刷单骗局、缴费骗局、 捐款骗局、卖口罩骗局等鲜活的例子告诫同学们要远离一切可疑的网络交易。对于自己的支付宝平台,微信平台等私人信息要做好保护,自己的身份证、手机、各种账号、密码等不向外人透露。

最后,辅导员从保护好自己的私人信息、不要随意注册某账号和某平台、多方平台举报三个方面来告诉同学们如何避免网络诈骗以及如何采取补救措施。辅导员告诉同学们避免掉入犯罪团伙设置好的陷井,最好的防治措施就是预防。

心中无贪念,骗局远身边。希望所有同学都牢记一条准则:不信陌生短信,拒接陌生来电,避免上当受骗,为水院的和谐网络共筑“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