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建筑工程学院开展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信息来源:建筑工程学院    发布日期:2022-08-25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近日,建筑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一行深入永安市槐南镇安贞堡,通过参观、学习、体验、实践,主动融入到“传承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中。

走进安贞古堡

感受非遗文化艺术魅力

永安市安贞堡位于槐南乡洋头村,又名“池贯城”,被誉为“闽中瑰宝”,其以精湛的清代建筑艺术风格,充分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结构实体及人居环境艺术。一座古建筑就是一部文化史。实践队以建筑专业视角看槐南非遗文化艺术,从建筑细节体会工匠精神,浸润于非遗文化的魅力,争做非遗文化的传播者、传承人。

赓续非遗血脉

学习非遗传统技术技能

安贞旌鼓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队一行在非遗传承人罗师傅带领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安贞旌鼓技艺。罗师傅通过实操示范向实践队展示了制鼓全过程,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中所蕴涵的文化魅力与民族精神,激励着青年大学生明确历史使命,提高综合素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槐南迎铁枝”始于宋朝早期,也称“走古事”,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罗旌渭是槐南迎铁枝的非遗文化传承人,制作迎铁枝已有四十余年。他向实践队员们讲解道“要先削去竹子内层,保证竹片削出来是直的,再将竹片折成旗的形状,用割好的纸条搓成绳固定连接处;紧接着裁出合适的小竹片,用刀在两端开个小口方便加固旗框;最后将蜡光纸糊在四周,两侧可以用画画的方式进行装饰。”听着罗师傅的讲解,实践队师生纷纷动手一步一步学得有模有样。

大手拉起小手

争做非遗文化的传播者

学“成”归来,实践队分两小组开展传帮带非遗小课堂系列活动,分别教授“喜迎二十大”非遗绘画与非遗文化小知识。在“大”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们积极参与,对非遗文化表现出浓烈的热情,纷纷完成了自己的绘画作品。

“坚守而不保守,传承也在创新。”非遗传统文化虽然各有不同的特色,但其中流转不变的,始终是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及其在新时代下的工匠精神与继承创新。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中,实践队通过第二课堂传帮带的形式,为非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以新形式、新方法赋予非物质文化新动能,助推乡村振兴。

非遗文化汇演

赋予非遗文化时代活力

夜色渐浓,灯火不阑珊。让人激动万分的“传承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汇演揭开了非遗文化神秘的面纱。安贞旌鼓的开场表演点燃了观众们的热情,将气氛推向了高潮……最后慷慨激昂的大合唱《强国一代有我在》歌唱出了祖国的波澜壮阔,表露着建筑学子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定决心,以独特的表演魅力赋予非遗文化新的活力。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建筑工程学院以传承非遗文化为抓手,与当地政府、非遗传承人携手助力乡村文化遗产保护,让其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