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国家未来,关系人民福祉,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为生态文明建设倾注了巨大心血,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城市乡村,对各地的生态环境情况都了然于心、深思细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植树节介绍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和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 。
植树节意义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根据国务院提议决定将植树节定于每年3月12日。
一、植树增绿,共享清新空气
木能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清洁,新鲜。树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土,还能吸收各种粉尘,树木的分泌物能杀死细菌。
二、植树防患,共护绿色世界
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三、植树造林,共建美好家园
植树造林是人类维护生态平衡,改造自然环境的重要举措,而且树木的好处有很多,它能调节气候,是天然的空调器,树木能减少尘埃,是大型的吸尘器。净化空气,减少人们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树木能减少噪音,是天然的消音器……用我们辛勤的汗水来染绿荒地,用辛勤的双手来美化我们的环境。
植树节来临之际,经济管理学院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学校组织的植树活动,经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洪舜华带队,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在紫薇园展开了翻土、育苗、浇水的植树劳动。

植树劳动结束了,但是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将永远扎根在同学们的心里。经管人也会将这份植树造林精神,一直延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