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电力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们到永安市燕东街道忠义社区开展听英烈故事,暖清明时光”清明主题实践活动。
彼时,忠义社区沉浸在艾草的芬芳之中。志愿者们一抵达,便围聚在社区老人身旁,认真学习清明果的制作技艺。大家手中的糯米团,被赋予了蓬勃的生命力,在掌心轻柔地翻转、揉捻。老人们看着年轻人熟练的动作,眼角笑纹微微漾开,欣慰于传统习俗在新一代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随着蒸笼中白雾袅袅升起,“中国好人” 陈毅翔缓缓讲述起一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往事。自1934年起,他的家族五代人,凭借锄头与香烛,默默守护着一座无名红军墓。87 年前,5 名红军战士为解救被国民党军队押解的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战后,村民将烈士们安葬于炭窑墓,并在墓旁种下南瓜苗。此后,陈家世代坚守,从未间断。在陈毅翔低沉的叙述中,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看到了革命先烈们在枪林弹雨中无畏冲锋的身影,敬意在心底油然而生。
活动尾声,蒸笼的白雾渐渐散去,青团上的莲纹愈发清晰。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深刻领悟到,揉进青团里的不仅是传承千年的习俗,更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赤诚与担当。尽管蒸笼的余温逐渐冷却,但志愿者们沾满糯米粉的双手,已然接过了守护英烈精神的接力棒,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