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变成了“帆哥”“艳姐”;线下奔波、线上唠叨;身影冲在一线、问候每日必达、牵挂时时刻刻;直至凌晨,办公室、寝室里还依旧灯火通明……因疫情防控需要,这已经成为了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学院每一位同志的工作常态。他们是最细心的数据摸排员,是最耐心的宣传员,是最贴心的志愿服务者,是最暖心的情感倾听者,是最尽心的思政辅导员。他们连续奋战,与时间赛跑、与疫情赛跑,只为“学生安全,我就安心”的承诺。
以细心换精准防控的信息
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坚守在抗疫防控阵地,电力工程学院的教师们始终坚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全面掌握二级学院疫情防控基数,力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作为一名党员,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疫情防控信息数据真实准确、渠道畅通,专项排查贯彻及时,全面覆盖,防控政策传达到位,通知到人。

团委书记李扬帆老师正在与学生一起专项排查疫情防控工作
针对“学生的风险城市旅居史”情况复杂、动态变化频繁等问题,专职辅导员升级了系统中的健康管理模块,增加了线上线下台账功能,做好同学们的(自我)健康监测,引导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五天一轮”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情况跟进,将学校对风险人员的防疫要求传达到位,利用微信小程序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职辅导员邓礼艳老师正在排查同学们的健康码、行程码
1轮万名师生员工核酸检测,全体电力人始终坚持在一线,现场核对数据,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人”。电力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邹林冬老师一轮核酸检测始终坚守现场,既要保证自己所带的学生有序完成,又要带领院里的青年志愿者协助院里其他辅导员高效检测。

专职辅导员邹林冬老师在核酸现场与志愿者们坚持在一线
以关心换理解落实的信任
自封闭管理以来,电力工程学院领导和教师们始终牵挂着校内同学们的健康安全与学习生活情况,多次前往学生宿舍看望在校学生,与校内外的同学们进行亲切交流,勉励大家做好学习规划,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积极配合学校防疫措施,争取早日战胜疫情。

电力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金星老师、团委书记李扬帆老师走访学生宿舍
电力工程学院汇总了老师们在走访寝室、主题班会和谈心谈话过程中同学们所关心的问题,力求通过全方位的服务,把学生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落细落小,保障同学们学习生活上的需求,也做到精神思想上关怀引导。
电力工程学院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先锋队开展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慰问活动,为隔离的同学们送餐、采购,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还安排了积极的心理疏导工作,以此来保证隔离学生的健康心理状态。
以贴心换决胜未来的信心
在疫情封校期间,电力工程学院以贴心换决胜未来的信心。所有志愿者们,贴心和周到的服务,得到大家赞赏。

来自电力工程学院同学的朋友圈

来自班干部的投“投喂”真的很贴心!

来自供用电2132程艺轩和黄月华同学的贴心小贺卡
以暖心换共情守护的信赖
分队行动,覆盖全员。大自委人员有序进行信息登记和测量体温,电力工程学院的同学们也融洽的配合完成。

通过落实在校生每日体温检测,加强疫情期间学生宿舍文明建设,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要求,更细致地了解疫情期间在校生的身体、心理及生活状况。给同学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温情”驱散疫情的“冷”。

有一种守护,叫“电力工程学院辅导员”。
“同学们,起床做核酸啦。”“同学们,上课要认真啊。”“同学们,课余时间可以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不要一直窝在宿舍里。”……疫情期间,陪伴学生最多的是要数线上唠叨、线下奔波的辅导员们。


以全心换抗疫必胜的信念
3月17日开始,电力工程学院26名全体辅导员匆匆告别家人、自己的小宝贝,奔向了年级里的“大宝贝们”,24小时在校在岗在位,与学生同吃同住,正式开启疫情防控的每一天……

“同学们,早上醒来第一件事:睁开眼,打开手机,看看健康码是否绿码。如不是绿码,截图,打开微信,发给辅导员。如是绿码,关上手机,起床吃饭,准备读书。

”“请同学不要松懈,进入校园及食堂、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需佩戴好口自从疫情发生,辅导员们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脸,而是看手机消息;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给学生干部发消息、打电话询问学生情况、走宿舍查访学生线上学习状态;每天固定时间坐到电脑前整理、汇报学生情况。遇上特殊情况,熬夜奋战,编辑整理各项工作与通知,避免耽误学院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战疫集结号一吹响,电力工程学院战线即刻进入“战时状态”,全员上阵、全力以赴、全时在线,勇敢逆行、主动作为、同心抗“疫”、共克时艰。让时间考验、让电力人见证: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使命与担当;用扎实、高效、尽心的工作,筑起了学院疫情防控阻击战牢不可破的坚强防线。攻克艰难电力人在行动。
本文已被学习强国平台全文转载